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刀郎现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刀郎和他的作品无意间走向了一条与以往流行音乐不同的路线,这条路线恰好契合了当下的大众审美思潮。2004年,刚改名为“刀郎”的歌手罗林发布了成名作《2002年的第一场雪》,该曲融合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正版销量达到270多万张。这种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做法影响了刀郎之后的创作。
刀郎的“翻红”始于2023年他发布的新歌《罗刹海市》。这首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全网播放量超过了10亿次。相比之下,周杰伦的《稻香》自2008年首发以来,总播放量约为9.3亿次。截至2024年11月,《罗刹海市》的播放量已经接近400亿次,超过了所有华语单曲。
除了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元。
例如,在2020年的专辑《弹词话本》中,刀郎使用了江南评弹和昆曲等元素,并在编曲上加入电子音乐。2024年的专辑《山歌寥哉》中,一些作品采用了广西的山歌调、靠山调、时调等民歌小调。刀郎的作品常常包含浓郁的西域风情,伴奏乐器包括弹拨尔、都塔尔、艾捷克、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以及西洋乐器和现代电声乐队。
刀郎在流行乐坛创下的种种新纪录使他成为了近年来的现象级华语流行歌手。支持者认为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富有感染力的歌声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听众;而不少乐评人则认为他的作品旋律流俗、歌词媚俗,缺乏精致的制作和创新元素。
2024年,刀郎共举办了至少14场演唱会。其中一场名为“刀郎知交线上演唱会”,开播半小时后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总累计观看人数超过5200万,点赞数突破六亿次,刷新了视频号直播演唱会的观看纪录。2024年10月,刀郎在广州的一场线下演唱会吸引了两万名观众到场,还有五万人因未能买到票而在场外围观,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演唱会”。